离岸平衡一直是英国几百年来对欧洲大陆的核心战略,毕竟自大航海时代、工业革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,欧洲一直是全球力量的绝对中心。因此,欧洲最强大的国家,自然而然也成为了全球最强的国家。在这个背景下,作为一个地处海洋之外的岛国,英国与西班牙、荷兰、法国及其他欧陆强国长期争夺殖民地霸权。在后来的历史中,面对德国的崛起,英国的应对策略是只要在欧洲大陆上有哪个国家变得强大,便迅速组织反对联盟来针对它。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反法同盟,这一联盟不止一次地出现。后来形成的针对德奥的协约国联盟,以及二战后以抵制苏联的铁幕政策,都是这一战略思想的延续与体现。总的来说,英国力求绝对防止一个欧陆强国能够独自整合整个欧洲,以免最终导致自身的边缘化,从而失去在全球的战略地位。
二战结束后,全球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,战争的惨烈给欧洲带来了重创,使其遭受了严重的破坏,全球经济活动的重心逐渐转向北美。在马歇尔计划的推动下,西欧逐步恢复了一部分生机,但整体来看,仍然仅仅是全球发达国家中的一个边缘地区。二战后的基本国际局势,除了北美的绝对主导地位外,苏联和刚独立的国家崛起的情况也是前所未有的。这些变化使得欧洲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下降。以德国与法国为核心的西欧整合,曾经的战略意义也渐渐减弱。然而,离岸平衡的战略并未因此消亡,而是从英国的掌控之中转移到了新的超级大国——美国手中。此时,离岸平衡的范畴也随之扩大,从过去主要关注西欧,转向覆盖整个欧亚大陆。作为北美的超级强国,美国必须防止欧亚大陆上再次出现一个新的超级大国,这样一来即使美洲再大,也可能重回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孤岛,进而陷入被边缘化的境地。
展开剩余55%在冷战时期,苏联成为了新离岸平衡的主要针对对象,随之产生了被称为大三角战略的对策。随着苏联的解体,超级大国一度面临没有对手的局面,陷入了战略迷茫期,持续了十余年。然而,不久后,新的力量迅速崛起,超级大国又开始将其作为重点打压与抗衡的对象,并着力拉拢与扶持新兴的南亚力量。然而到了2020年代,超级大国意识到这个新兴力量的实力异常强大,即使是作为超级大国的他们,也难以完全压制住对方。相反,随着时间推移,南亚的新兴力量却开始自认为是21世纪的超级大国,表现出强烈的自信。而那些被超级大国打压了三十余年的东亚国家,尽管具备了超级大国的全面实力,却坚决不承认自己是超级大国。
最近,南亚部分国家频频动作,不再在战争事务上站队西方,反而通过多边合作成为两头获益的“二道贩子”。更令人关注的是,他们还计划联合约120国,组成新的国际实体。在2022年,南亚的海军下水吨位甚至超过了超级大国,稳居全球第二的位置!面对这样的局面,超级大国终于“忍无可忍”,率先让华尔街发布了一份做空报告,给这一新兴力量发出了战略警告,并且效果显著。如果南亚仍然不“识相”,超级大国准备随时抛出新的手段进行打压。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,霸权从来不认亲疏。
原本顺利的“新离岸平衡战略”,不料竟成了典型的“打压葫芦,冒出瓢”的局面。昔日的大英帝国在这一战略中最终玩脱,而当今的超级大国也未必能够做得比前者更为高明。
发布于:天津市申宝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